你的位置:线上股票配资代理_线上股票配资平台_线上股票配资公司 > 线上股票配资代理 >

股票配资机构 美乌矿产协议, 拼的就是“演技”: 拿不存在的矿产, 去换不存在的安全保障


发布日期:2025-05-27 22:38    点击次数:101

股票配资机构 美乌矿产协议, 拼的就是“演技”: 拿不存在的矿产, 去换不存在的安全保障

就在前几天,乌克兰第一副总理兼经济部长尤利娅公开表示,在泽连斯基总统和特朗普总统第二次“亲切会面”后,美乌双方最终达成了“矿产协议”股票配资机构,她已经和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共同签署了《美乌重建投资基金成立协议》。

尤利娅还在社交媒体上贴出了他们俩手拿协议,面带微笑的合影。

说到这儿,咱们有必要先解释一下这个协议字面名称的变化。

之前的全球各界,包括乌克兰官方在内,都叫它“美乌矿产协议”,怎么到真正签的时候,成了一个xx基金?

这个协议的全称为——《乌克兰政府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关于设立美国-乌克兰重建投资基金的协定》。

是不是从字面上,看还是比较平等的,没有特别明显的卖国或者霸权色彩?

好了,咱们接着往下说。

协议开篇就先强调,乌克兰对“位于其领土和领海内的自然资源拥有主权”。

然后,画风一转,又来了这么一句—— 相关主权的前提保障和先决目标是,“乌克兰能够签订本协议并实现本协议”。

换句话说可以理解为,如果乌克兰不签这个协议,所谓的乌克兰对“位于其领土和领海内的自然资源拥有主权”也就不成立了。

协议的各项条款,就是相关权力和义务的细化规定,主要围绕着一个叫做“乌克兰重建投资基金”的组织展开。

这个新成立的“共管基金”虽然是美乌双方是五五开控股,但却凌驾于了乌克兰的法律之上。

比如第二款规定——乌克兰境内的关键资源,在充分体现两国间平等伙伴关系的基础上,美国享有特权开发;

第三款——乌克兰不得援引其国内法的规定作为不履行本协议项下义务的理由”、第四款——新成立的“共管基金”不受乌克兰政府任何税费征收的约束;

第五款——乌克兰政府应确保可以将乌克兰格里夫纳可自由兑换成美元。即使其面临国际收支恶化、黄金外汇储备减少的情况下,还要在与美国财政部“协商”后才能限制兑换。如果因特殊情况延迟付款,乌克兰需要向“共管基金”“赔偿”。

涉及到这部分的内容,几乎通篇都是命令的口吻。比如,什么“不得”、“不可”、“需经过...”“需要”、“应该”....

而对于持有共管基金”另外50%股份的美国,却完全没有此类约束。相关义务写的非常简单且含糊。都什么“给予支持”、“帮助促进”...留下了大量发挥空间。

很明显,这个所谓的“共管基金”名实不符。双方的权力和义务严重失衡。

至于“共管基金”将如何运作,咱们复杂问题简单化,就举个例子。

假设美国给了乌克兰50亿美金的援助,那么这个基金的美国账面上就有了50亿的投入。未来,如果乌克兰能卖掉100亿的新矿产,就会拿出50亿放到这个基金里。进而,美国每年能拿到这50亿投资收益的50%(注意是收益不是本金)。

另外,据乌方声称,预计在最初的10年里,基金的利润和收入不会进行分配,而是全部投资于乌克兰的新项目或用于重建。

而至于各项条款具体的实施细则,目前还有待讨论。协议中也并未明确说清楚联合基金的收入将如何使用、受益人是谁,以及谁将控制支出和做出决策。

这个嘛,大家肯定也都懂的,最终解释权,还是在美方手里。

尴尬的是,泽连斯基总统最关心,也是上次在白宫跟特朗普和万斯急眼的那个议题,矿产协议的另一个核心内容——乌克兰的安全保障问题,依旧没有给出具体答案。

毕竟,泽连斯基想要的是一个安保条约,而人家美国最终跟他签的仍然只是个资源开发协议。

不过,美国那边就真能捞到多少好处吗?

或许也未必。

乌克兰的矿产和工业中心,几乎都在东部地区,目前多数都被俄军占着。

比如,乌克兰的钛,锆,石墨和锂资源均很丰富,钛产量占全球的7%,锂储量排欧洲第一。

可惜的是,这些矿产资源大部分都位于顿巴斯地区(比如欧洲最大的锂矿舍甫琴科),以及扎波罗热,基洛沃格勒,波尔塔瓦东部。目前俄罗斯控制的大约20%的乌克兰领土上至少分布了全乌50%的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。

特别是前段时间吵吵的很热闹的稀土矿。乌克兰原本稀土储量就不算很高,前三大稀土矿还都在俄罗斯控制区。只有一个靠近白俄罗斯的日托米尔州还在基辅政权管理范围内。但储量规模跟前三个比,要小很多很多。

(乌克兰矿产资源分布。紫色倒三角形状的,代表稀土矿)

而且,就算是剩下的那部分矿,矿产品位也远低于澳大利亚、南美洲和非洲等地区,开发成本也要高出2-3倍。要么是老苏联时代都给挖的差不多的了,要么就是还在图纸上,短期内不太具有开发价值。

这就有必要说个大家应该都清楚这个基本常识:

一个地方“有矿”,和这个地方的矿具有开采价值是两码事。如果矿的开采成本比矿本身的价值还要高,那么这个矿的量再大,也没有什么实际意义。

咱们就说稀土。

如果看储量排名的话,蒙古国和越南的稀土储量也挺大,但为什么它们却无法量产稀土?

稀土矿,几乎全是和其他矿物伴生的。

为了提高矿产的开采价值,不管什么矿藏,都要尽量做到“一次开发,全部利用”,才有开发价值,才能够持续下去。

开发稀土资源,对一国的工业能力和产业链的要求非常高,需要把矿石开采出来之后,能够充分分离里面的铁元素、铌元素和稀土元素等等,让所有的伴生矿藏都能被利用,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开采成本。

此外,很多矿区都比较偏远,没有成熟交通,还需要附加交通基建投入。

你看就算也拥有一定稀土储量的美国,同样不具备咱们的全产业链优势和需求,所以开发成本特别高。自己挖,还不如直接从国外进口划算。

那么,美国要想真从乌克兰的矿产上捞到好处,就得先从基建和产业链做起,没个几十年,根本搞不定。

要真有这功夫,美国为啥不先把自己国内的全产业链给盘活了呢?

所以,这协议签的,给人的感觉似乎有点那种——“不知道该拿啥,先随便要点东西,赢一个吧”。

好歹,单纯情绪价值这块确实拉满了。

不过,咱们话又说回来,虽然对美国而言,这协议短期内可能没有特别丰厚回报,但通过这样的一堆双边条款,算是锁死了两国未来的权益和现金流。乌克兰人,或许也就只剩下祖祖辈辈给美利坚还恩情债了。

原创文章,未经授权股票配资机构,拒绝一切形式转载和改编!



友情链接: